智研瞻产业研究院专注于中国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钠电池(SIB)是一种使用钠离子(Na+)作为电荷载体的可充电电池。钠电池是一种以钠离子为电荷载体,通过在正负极之间插入和分离钠离子来实现充放电的电池。钠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包括钠过渡金属氧化物、钠过渡金属磷酸盐、钠过渡金属硫酸盐、钠过渡金属普鲁士蓝化合物等。阳极材料主要包括软碳、硬碳、过渡金属氧化物等。电解液的成分和锂电池没有太大区别,只是锂离子换成了钠离子。钠电池和锂电池在其他方面没有本质区别,比如中间膜组成、封装工艺等。
钠电池作为锂电池的有效补充,技术已经逐渐成熟。政策层面,国家部委对钠离子电池的扶持政策开始增多。比如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储备钠离子电池等技术的研发将为我国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钠离子电池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环节友好、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被广泛应用于储能、两轮车和A00级电动车。目前,中国有3.2亿辆电动两轮车,其中70%-80%是铅酸车。2021年总产量达到5443万辆,同比增长12.6%。其中锂离子电动两轮车产量1317万辆,整体普及率24.2%。电动两轮车锂离子电池出货量13.1GWh,同比增长21.7%。
根据2019年颁布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含电池)不得高于55kg。而现阶段市场上的铅酸电池电动自行车重量普遍超过70kg,因此电动两轮车的存量置换需求巨大。同时,在“新国标”实施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政策要求,以及绿色出行需求上升和摩托车适时配送共享增长的背景下,我国两轮电动车行业市场增长潜力依然较大,钠电池行业需求空间有望释放。
中国钠电池行业生产商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以钠电为主的初创公司,其产业化进展迅速,主要代表公司有中化海纳和钠创新能源;另一种是传统锂电池企业切入钠电池领域,以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为主要代表。
目前国内各大厂商对钠电池正极的选择多种多样,主流路线是层状氧化物,负极多为硬碳系。制造技术与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完美兼容,从而可以完成产能的快速布局。目前,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开始了相应的产业化布局,2023年将形成基础产业链,这将加速钠电池产业的产业化进程。
2021年,中国钠电池行业厂商融资进度加快。例如,中科海纳已完成三轮融资,估值从2021年初的约5亿元增长到2022年年中的超过60亿元,并与华阳合作设立钠离子电池电芯项目;中纳能源完成两轮融资。
中国钠电池行业市场前景如何?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钠电池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详细分析了中国钠电池能资源潜力、中国钠电池产业政策、国内外中国钠电池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中国钠电池能利用产业发展、中国钠电池能源重点企业经营、中国钠电池能源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规划等,帮助企业和投资者了解中国钠电池能源行业市场投资价值。您若想对中国钠电池能源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钠电池能源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