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是深受观众喜爱的古装剧,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尤其是华妃年世兰。剧中的她心狠手辣、阴险狡诈,成为了观众讨厌的典型角色。然而,这个角色并非完全凭空编造,而是基于历史上真实的敦肃皇贵妃演绎而成。虽然年世兰的结局在剧中悲惨至极,但历史中的敦肃皇贵妃却与其截然不同,甚至得到了极为殊荣的葬礼——与雍正帝合葬泰陵卓盛国际,这一殊荣通常只有皇后才能享有。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位妃子拥有了这般待遇呢?
剧中的年世兰,作为出身显赫的贵族,她的哥哥年羹尧更是掌管清朝大军的猛将,因此从一开始,她就显得傲慢自大,眼高于顶,深得权势的滋养。她初入后宫时,已经在雍正为亲王时就成为了他的侧福晋,而年世兰也顺利怀上了雍正的骨肉。然而,命运对她并不宽容。她在喝下端妃所送的安胎药后不幸流产,这一事件让她记恨在心,心中积蓄了深深的不满。
展开剩余80%实际上,所谓的“安胎药”其实是太后所赐,而端妃成了背锅侠。年世兰在心中积压的怒火,最终以极端的方式爆发,她用红花强行灌入端妃的腹中。剧中展现的年世兰就是一个典型的睚眦必报之人。随着雍正帝登基,年世兰被封为华妃,协助皇后乌拉那拉氏管理后宫,虽然她名义上在皇后之下,但她心高气傲,从未将乌拉那拉氏放在眼中,反而借助家族的权势在后宫作威作福。
不仅如此,华妃还与丽嫔、曹贵人等人联合成派,逐渐与皇后争夺权力。而剧中的甄嬛更是多次在其手中吃尽苦头。年世兰认为自己不可一世,然而她没有意识到,雍正帝早已对她及其家族产生戒心,甚至已经有了铲除年羹尧的打算。年世兰浑然不觉,依旧一心只想独得宠爱。她的所作所为卓盛国际,最终引发了连锁反应。雍正帝终于决定除掉这个危险的女人。
随着甄嬛和雍正帝的表面不和,年世兰逐渐放松了警惕,最终被揭露出众多罪行。雍正下令将她的封号削去,降为答应。尽管如此,雍正帝对年世兰并未采取极端手段,出于多年情谊,他并未直接下令处死她。然而年世兰依然没有悔改之意,愤怒之下她指使手下纵火烧毁甄嬛所居的碎玉轩。事件发生后,暴怒的雍正将她打入冷宫。即便在冷宫中,年世兰依然不甘心,一心期待着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然而,甄嬛带来的一个消息,却彻底击碎了她最后的希望。
年世兰一直以为,雍正帝赐予她的“欢宜香”是宠爱她的象征,但她殊不知,香中被加了大量麝香,原来这是雍正为防止她怀孕而设下的陷阱。面对这一真相,年世兰满心绝望,她留下遗言:“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随后,她撞墙自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作为冷宫中的妃子,她的死可谓草草了事,身后也未曾得到应有的尊荣。
然而与剧中年世兰的悲惨结局截然不同,敦肃皇贵妃的历史结局却更具荣耀。历史中的年氏,与剧中的年世兰形象大相径庭。事实上,年氏并非像剧中所表现的那样专横、阴险,而是一个温婉贤淑、品性柔和的女性。她与雍正帝的结合是由康熙帝指婚促成的。当时年氏才十二三岁,而她的父亲年遐龄则是湖北巡抚,雍正被指婚后与年氏真心相爱,婚后的生活也一直相敬如宾。年氏为雍正帝生下了多个子女,其中包括了皇七子和皇八子,雍正帝对她宠爱有加,尤其在其他妃子未能为雍正帝生下孩子时,年氏的贡献更加显得珍贵。
年氏的宠爱并非一时之功。她不仅为雍正帝生下四个孩子,且其中的皇八子一度让外界传闻雍正帝有意立其为太子。年氏的贤良与得宠,令她在后宫中地位稳固。雍正元年,她被封为皇贵妃,在六宫之中仅次于皇后,连比她早入宫的侧福晋,也仅得到了一个齐妃的封号。尽管年氏受宠,但她却始终未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她所生的子女大多夭折,尤其是她为雍正帝生下的皇九子福沛,因胎气引发的难产导致其死胎。接连丧子的痛苦,让年氏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到雍正三年,年氏因病重而卧床,雍正帝不顾政务百忙,抽空前去看望她。甚至在年氏病重期间,雍正帝的政务减少,时间多用在照顾她身上。然而,年氏终究未能挺过病魔,最终去世。雍正帝悲痛欲绝,亲自主持了年氏的丧礼,并特许她葬入泰陵。这一殊荣,通常只有皇后才能享有,而年氏作为一位皇贵妃却得到了这一非凡待遇。雍正帝的行为,表明了他对年氏深厚的感情,甚至在她死后,仍然坚决将她葬入自己的陵墓。
虽然年氏与雍正帝的婚姻并未开花结果,但她在生前的宠爱与死后的殊荣足以证明她是雍正帝生命中极为重要的女性。相较之下,剧中的甄嬛虽然成功翻盘,但她终究只是历史人物中的一部分,而年氏则是历史中的真正赢家。她的命运充满了宠爱与悲剧,但她所得到的尊荣,远胜剧中华妃年世兰的结局。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