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县)人,中唐名将。李晟家世习武蚂蚁策略,祖父李思恭、父亲李钦,都曾任陇右节度使帐下裨将(副将),虽职位不高,但家族传统非常鲜明。这是塑造李晟个性的关键因素。李晟身长六尺,“性雄烈,善骑射”甚至被称“万人敌”(《旧唐书•李晟传》),关键就在家族渊源。
李晟十八岁从军,在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帐下效力。当时正值唐军强盛,陇右、河西、安西三个节度使单位将吐蕃牢牢围困住,具有对吐蕃的压倒性优势。王忠嗣号称盛唐第一将,常与吐蕃接战,李晟在王忠嗣帐下,打出了“万人敌”的美名。遗憾的是,不到两年时间,王忠嗣便被贬谪,这也导致了李晟十余年的河西生涯渐趋平淡。假如李晟与王忠嗣的共事时间能更多一点,或许,河西时期的李晟就已经迅速升迁了。
上元二年(761年),凤翔节度使高升听闻李晟善战,遂招引李晟为列将。在凤翔,李晟多次参与平定临夏、陇南等地的羌族动乱,和对吐蕃的灵州之战,因功升右神策军都将。这是李晟军事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标志着李晟十余年凤翔生涯的结束。
神策军是唐中期时期一支极为独特、战斗力极强的军事力量。它原本是驻防在洮西的地方武装,安史乱后,神策军入卫长安、转战中原,原驻地被吐蕃占领,这使他们再无返回洮州的可能;加上平乱期间宦官鱼朝恩参与指挥这支军队蚂蚁策略,鱼朝恩有意拉拢、侵夺军权,于是,这支军队就慢慢转变为皇帝禁卫军,长驻长安。神策军的转变,正是应合了安史乱后皇室不信任地方武装、培植中央直属武装的需要,唐朝廷“以长安为中心设置了一个直属天子的节度使级管区”(黄永年《“泾师之变”发微》)。此后,神策军完全成为唐王朝延续生命的核心支柱。
展开剩余67%升任右神策都将后,李晟率军赴川西北与吐蕃作战,横渡大渡河,击退吐蕃,功名赫赫。建中二年(781年),河北三节度使李惟岳、田悦、李正己联合叛唐,唐德宗命令神策军兵马使李晟、泽潞节度使李抱真等东征平叛。李晟等在击败田悦、击溃朱滔后,陷入李希烈的包围之中。无奈之下,重病在身的李晟率军退出战场,暂驻定州(今河北保定市)。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爆发。如果说,此前的李晟率神策军转战于河北、中原,艰苦却功劳不显,那么,泾原兵变后的李晟便成为孤军奋战的英雄,升华为砥柱中流的名将。兵变发生后,朱泚(朱滔之兄)在长安称帝,唐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危机之下,李晟突破重重阻拦,不畏艰险,火速回防,屯军于东渭桥(今西安东北),与同样从河北回防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准备并力进攻长安。
可李晟与李怀光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李怀光资历、地位、功劳都高于李晟蚂蚁策略,朔方军实力也强于神策军,所以,李怀光奏请神策军、朔方军合并,其实就是要让李晟归于他的指挥之下。这应是李晟不情愿的事。而且,神策军作为皇帝禁卫军,待遇明显高于地方军,李怀光对此很不满。还有,李晟每战必锦裘绣帽,接近于战场上的奇装异服,而李怀光则警告“将帅当持重”。称帝于长安的朱泚不断派人拉拢李怀光,也使李怀光心思犹豫,有骑墙之态,而李晟则坚决扈卫皇室。种种原因,让二李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李怀光迁延不攻的情况下,李晟秘报李怀光谋反,并移动营盘,防止李怀光兼并。
此时的李晟,确实是孤军矗立于强敌环伺之中,正如欧阳修所言,此时“朱泚盗京师,李怀光反咸阳,河北三叛相王,李纳猘河南,李希烈讧郑、汳”,反贼林立;李晟“提孤军抗群贼,身佩安危而气不少衰者”(《新唐书•李晟传》),英勇奋战,体现出磊落的丈夫气和英雄气。李晟的情怀,也感动了周围的唐军将领,他们都乐意受李晟节度;相反地,李怀光则心怀鬼胎,众心离散,遂撤出了勤王队列。
五月,李晟开始进攻长安。他敏锐地选中主攻点,全力攻击叛军集中的禁苑,拿下禁苑,朱泚军必溃。战争的进程确如所料,攻破禁苑之门(光泰门)之后,朱泚军兵败如山,率军西逃,李晟完全占领长安。胜利后,李晟军令森严,秋毫无犯,恭候唐德宗归来。流亡梁州(今汉中)德宗得知后,感慨道:“天生李晟,以为社稷。”立即拜李晟为司徒、中书令,并刊石立碑于东渭桥,以垂不朽。李晟一战定鼎,位极人臣。安史之乱,唐玄宗入蜀,是郭子仪、李光弼的匡扶之功;泾原兵变,唐德宗走梁州,是李晟的孤军奋战才延续了唐王朝的命脉。因此,对于唐室中兴而言,李晟确实可以媲美郭、李二将。
不过,此后的李晟仕途并不顺利,这源于安史乱后唐皇帝与权臣、地方官员之间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李晟当然明白功高震主的道理,尤其是在藩镇割据的背景下,这是最敏感的政治问题;所以,他请求外调,任泾原节度使,驻守泾州。正当他积极备战、努力开边时,宰相张延赏却力主与吐蕃和谈,所以,在张延赏的谗言下,李晟被罢免兵权,调入朝廷,任中书令。至此,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李晟的政治生涯基本结束。他真正高光的时刻,就是光泰门之战的克复长安。唐代诗人皮日休诗句“吾爱李太尉,崛起定中原”,其所谓“崛起定中原”,应当就是指其光复长安、一战定鼎之功。
李晟病故之后,被图像于凌烟阁,与郭子仪、李光弼并列。李晟墓的神道碑,由名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合李晟之光辉事迹,史称“三绝碑”。李晟之子李愬,也曾上演“雪夜入蔡州”的精彩奇袭战。李氏可谓有人矣!(执笔:清辉 编辑:王丽娜)
来源:黄河清风
编辑:柴任翔蚂蚁策略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